稻盛和夫:大多数人对吃苦的理解太肤浅,这才是吃苦的本质

2022-11-12 14:06:03

免费律师在线咨询 http://12364.com/

文|幸福娃

以前总觉得别人说的“城里人在农村哪家都能找顿饭吃,而农村人在城里喝口水都难”是思想偏激,直到看了这样的一幕,才有所改变。

11月8日,安徽一位老人家独自到城里医院看病,在等待检查报告的间隙,只见他在路边生火做起了饭。

有人都接受不了电影《隐入尘烟》里的镜像,可事实比隐入尘烟里更加残酷。

看到这一幕,何止是心酸,老人宁肯随便糊弄两口饭,也不舍得花几块钱买点吃的。

有网友留言,终于找到自己累死累活都要赚钱的理由了,绝不能让自己的父母过成这样。

突然觉得平时工作,生活里的苦和累,都不值一提。

记得稻盛和夫曾说:“大多数人对吃苦的含义可能理解得太肤浅。穷,并不是吃苦。穷就是穷,吃苦不是忍受贫穷的能力。”

“吃苦的本质,是长时间为了某个目标而聚焦的能力,在这个过程中,放弃娱乐生活,放弃无效社交,放弃无意义的消费,以及在过程中不被理解的孤独。”

“它本质是一种自控力,自制力,坚持和深度思考的能力。从很大程度上来说,靠自己成功的富人,往往能比穷人更能吃苦耐劳,否则他不可能白于起家。”

“你会看到他富有之后还是比普通人勤奋,比普通人能忍受孤独,还更有理想。这才是‘吃苦’”。

真是受教了,我们认为的吃苦,在老一辈眼里是体力上的吃苦,现在的吃苦是指精神上的吃苦,是坚韧的意志力。

确实如此,每个成功者基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,在他们心里早就种下梦想与目标,他们付出的是一般人所不能承受的苦和执着,把有限时间放在学习提升自己,让自己强大,让自超越和增值上。

这正应了那句“苦难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,对于强者是宝贵的财富。”

有目标努力的人是吃苦,而穷人那是受苦,一个是主动的,一个是被动的,出发点不同,结果也不同。

其实,还有一种理解,吃苦就是吃苦,不一定靠自己成功的富人就比穷人能吃苦,因为这世间的苦没这么窄。

就像人读书是为了看世界,但要经过思考,不要让自己的认知,只限于互联网和名人语录。

所以人有想法,有目标就一定要立马去行动,虽然行动不一定有结果,但不行动就一定没结果。

只有你足够的勤奋,所有的问题都能够解决,人生之败为非傲即惰,二者必居其一。

意思就是人生如果失败或一无是处,不是因为长时间的傲慢,就是长期的懒惰造成的,二者必居其一。

事实上,人生最苦的不是穷,也不是皮肉之苦,而是灵魂的自我救赎,是觉醒之痛,是与旧我默默剥离,是坚持直至新生……是斩断往尘,直至脱胎换骨。

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:吃苦是被动的坚持,自主地熬着。

希望老人家这股浓浓的烟火气,换来检查结果里的安康,这比给他多少钱,吃山珍海味来得更实在。

相比于年轻人追求的幸福,寻一处偏远角落,劳作种地,自给自足,幸福自在,没有压力,不用吃苦,老人家只求平安顺遂!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松江百科网版权所有